在全球貿易蓬勃發展的當下,港口作為貨物運輸的關鍵樞紐,其運營效率與管理水平直接影響著貿易的流暢性與經濟的發展速度。傳統港口運營模式在面對日益增長的貨物吞吐量和愈發復雜的物流需求時,逐漸暴露出效率低下、成本高昂、安全隱患多等問題。在此背景下,智慧港口應運而生,其借助現代高新技術實現智能化改造,成為港口行業發展的必然趨勢。本文將深入探討智慧港口在裝車改造、廠內發運、物流管控等業務方面的智能化變革,剖析其帶來的顯著效益與深遠影響 。

汽車自動裝車系統是智慧港口裝車環節的重要突破 。以矩陣軟件的相關技術為例,該系統創新性地運用激光雷達三維點云建模分析技術與人工智能技術,對裝車過程實施精準控制。其自研的 AI 智能檢測算法(Matrix - LoadDetector),能夠對激光雷達點云動態數據進行實時解析,依據數學模型計算料位高度與車廂高度的關系,進而綜合判定最佳控制策略,達成無人值守的高度智能化裝車。
在實際應用中,這一系統已經在數十個項目中成功落地。比如在某大型煤炭港口,以往人工裝車不僅效率低下,每小時裝車量有限,而且容易出現裝料不均、超載或虧載等情況。自從引入汽車自動裝車系統后,這些問題得到了有效解決。系統能夠快速、準確地根據車輛型號和車廂尺寸調整裝料策略,實現均勻、高效裝車。經實際測算,裝車效率提升了數倍,而且由于實現了精準控制,減少了物料浪費和因超載、虧載導致的運輸問題 。
該系統的優勢還體現在其高度自動化和智能化帶來的成本降低與安全性提升。無人值守的操作模式減少了人工成本投入,避免了人員在惡劣環境下作業的風險。同時,通過精確的激光雷達檢測和智能算法控制,極大地提高了裝車的安全性,降低了因操作不當引發的事故概率 。
火車自動裝車系統同樣是智慧港口的關鍵組成部分。該系統通過融合激光雷達三維點云建模、人工智能、圖像識別等多種先進技術,實現了火車裝車全工序的智能化 。
在實際作業過程中,系統首先通過智能車號識別技術,自動采集車側高清視頻,利用 AI 快速準確地識別車型車號,省去人工抄號的繁瑣環節,提高作業效率。裝車時,借助激光雷達三維點云分析,實時檢測車輛端側墻位置、行車方向及速度、落料高度等信息,依據預測標準模型智能匹配裝車策略,并指揮 PLC 設備聯控,實現自動裝車 。
以山東港口青島港啟用的 “四機” 聯動智能裝車作業模式為例,堆取料機、皮帶機、裝車機及調車機四大核心設備協同作業。當自動化控制中心操作人員按下流程啟動按鈕,堆取料機自動取料,貨物經皮帶機運輸至裝車機,裝車機在調車機的牽引下自動裝車。這一模式實現了干散貨火車裝車作業 “一鍵” 啟停,徹底摒棄了人工干預作業 。
火車自動裝車系統還能根據物料狀態、車輛狀態、設備狀態,自適應調整控制參數,自動完成自動給料、自動噴灑防凍液、自動控制車速、自動放料裝車、自動平煤壓實、自動超偏載檢測、自動噴灑抑塵劑等一系列復雜工序。通過這些技術手段,不僅降低了用工成本,而且全面提升了裝車效率和裝車質量,確保火車在運輸過程中的安全性與穩定性 。
太倉港在廠內發運環節的裝卸作業中,積極引入先進技術,實現了重大突破。以往,橋吊司機需要在距離地面 42 米高的操作室內工作,作業環境艱苦,不僅需要長時間保持高度集中的精神狀態,而且低頭查看集裝箱位置的動作,導致許多司機患上了腰椎間盤突出等職業病 。
為改變這一現狀,太倉港正式引入遠程控制方式進行裝卸作業,并在原有光纖通訊的基礎上,采用 5G 通訊技術替換光纖通訊,實現了遠程控制岸橋作業 。通過 5G 技術的高速率、低延遲特性,操作人員在室內即可精準操控岸橋,如同身臨其境。據橋吊遠程控制司機袁傳永介紹,現在通過屏幕能看到更多視角,工作效率大幅提高,速度快時一小時能運輸 40 箱 。
此外,太倉港的 15 臺軌道吊機也全部采用自動化操作。以往一人一車、一人一機的模式,需要大量人力,如今實現 “一對多” 或 “多對多” 遠程操作,僅需 3 個人在后方操作,人力成本減少超 70% 。這種遠程控制和自動化操作的模式,不僅改善了工人的工作環境,降低了勞動強度,還顯著提高了裝卸作業效率,減少了人為因素導致的失誤和安全隱患 。
智能閘口與無紙化通行系統的應用,是太倉港廠內發運智能化變革的又一重要體現 。在過去,車隊過閘口需要先去船代處打印傳統紙質單證,然后由司機交給道閘口工作人員,工作人員錄入信息后再放行車輛,整個過程繁瑣且耗時,每輛車過閘至少需要 2 分鐘 。
如今,太倉港全面推廣了集裝箱過閘無紙化系統,并結合智能化閘口設備,建成了可使外集卡自動抬桿進閘的智能閘口 。當車輛駛近智能閘口時,系統會通過先進的圖像識別技術,自動識別車牌號、后掛卡號、集裝箱等信息,并在后臺迅速與數據庫中的信息進行核對 。同時,電子地磅會對車輛進行稱重,確認所有信息無誤后,閘口自動抬桿放行車輛。這一系列操作一氣呵成,最快僅需 10 秒鐘就能完成過閘流程 。
這一變革帶來了諸多顯著優勢。從環保角度看,無紙化平臺取消了傳統的紙質單證打印,以 2019 年太倉港 100 萬左右的本地箱為例,每年可節省約 600 萬張 A4 紙,相當于保護了 2000 顆 20 年樹齡的樹木 。在效率方面,極大地提高了碼頭閘口的車輛進出效率,緩解了閘口擁堵狀況,使港口物流運轉更加順暢 。在成本方面,減少了車隊去船代處打印紙質單證的交通和人力成本,真正實現了讓數據多跑路、百姓少跑腿 。
為實現對港口物流的精細化管控,智慧港口在車輛流向與載重監控方面采取了一系列先進措施 。通過在運輸車輛上加裝先進的傳感器模塊和定位設備,結合物聯網、大數據和云計算技術,能夠對車輛的位置、行駛路線、載重等信息進行實時監控 。
以某大型智慧港口為例,其利用高精度的 GPS 定位系統,配合車輛內部安裝的傳感器,可精準獲取車輛的實時位置信息。同時,通過在車輛的關鍵部位,如輪胎、懸掛等位置安裝載重監測傳感器,能夠實時監測車輛的載重情況。這些傳感器將采集到的數據通過無線網絡實時傳輸至港口的物流管控中心,形成全面、準確的車輛運行數據信息庫 。
一旦車輛出現偏離預設路線、超速行駛或載重異常等違規行為,系統會立即自動觸發報警機制 。物流管控中心的工作人員能夠在第一時間收到警報信息,并通過監控系統迅速了解車輛的具體情況,及時采取相應措施進行處理 。這不僅有效保障了貨物運輸的安全,避免了因車輛違規行駛或超載導致的交通事故和貨物損壞,還能確保港口物流運輸的有序進行,提高了整體運營效率 。
智能調度與資源優化是智慧港口物流管控智能化升級的核心環節 。借助人工智能、大數據分析、運籌學等先進技術,智慧港口能夠對港口內的各類資源,如船舶、泊位、裝卸設備、運輸車輛等進行智能調度和優化配置,從而實現港口運營效率的最大化 。
在船舶調度方面,通過對船舶的到港時間、貨物種類、裝卸需求等信息進行實時收集和分析,利用智能算法預測船舶的靠泊時間和裝卸作業時間,進而合理安排船舶的靠泊順序和泊位分配 。例如,根據船舶的載重和貨物裝卸難度,優先安排裝卸效率高的船舶??吭跅l件優越的泊位,以減少船舶在港停留時間,提高泊位的利用率 。北部灣港在自動化集裝箱碼頭應用 AI 技術,AI 預測系統能夠實時監測集裝箱運輸情況,智能調度車輛,大幅度減少等待時間,降低人力成本 。
在設備調度方面,根據貨物的裝卸任務和設備的運行狀態,自動調配裝卸設備,實現設備的高效利用 。通過對設備的實時監控和數據分析,提前預測設備的故障隱患,及時安排維護保養,避免設備因突發故障而影響作業進度 。
在運輸車輛調度方面,基于車輛的位置信息、載重情況以及貨物的運輸需求,運用智能算法規劃最優的運輸路線,實現車輛的合理調配,提高運輸效率,降低運輸成本 。同時,通過對車輛的實時調度,能夠有效避免車輛擁堵,確保港口內物流運輸的順暢 。
通過智能調度與資源優化,智慧港口實現了從傳統的經驗式調度向智能化、精準化調度的轉變,有效提高了港口運營的自動化水平,減少了人工干預,降低了運營成本,提高了港口的整體競爭力 。